Freud's Blog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这两年

Posted on By Freud Kang

算一下,毕业快四年了,在富达两年,来东软也快两年了。

一直想写点东西,以前每年都会写那么几次,总结下过去,展望下未来。不过自从到了东软就写的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因为很忙,真的很忙。今天刚去跑了8KM,然后出了健身房就是倾盆大雨,悲催的是我还没有带伞,淋成狗跑回家,刚好还静下心来了,所以写写这两年的这些事。

14年读完《淘宝技术这十年》的时候,还总结了下那三年我都学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虽然最后觉得实在拿不出手,而没有发出来,但是前几天自己重新读了一遍,还真的看的自己热血沸腾,那三年,经历了从大连到北京再到大连,经历了JAVA到C#到WMB再到JAVA,学到了很多,体验了很多也看了不少书。

不过那几年做的都是底层的CODER工作,14年跳槽到东软,开始学着做架构,学着站在不同角度的人的视野上看问题,以前看的设计模式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也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前看过一个比喻说人的知识就像是一个圆,当你知道的越多,圆周就会越大,接触的未知也越多。深深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可能这两年真的接触的太多,学的太多。虽然技术上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相比开拓的眼界,还是小多了(这个得多谢董明,当年把我从富达拉了过来)。

第一个架构是WEB项目的前后台,学到的更多的是关于企业级平台项目行业内通用手段的东西,包括前后台的搭建,所用的技术,怎样方便开发人员在架构上做开发,怎样方便实施和运维怎样去使用,怎样对接第三方系统,怎样做小规模的集群。对于这个来说真的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一个入门练手的好项目。搭建完了,也就把企业级项目打通了,剩下的其实也就是互相的业务不同而已。而针对不同的业务再做不同的优化或者定制开发。

第二个架构是一个采集器的项目,刚接到的时候是原先团队集体离职,然后我和老徐就上了,说实话,刚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确实有点蒙比,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什么,然后从开始跟着老徐一步一步的了解原先的框架,剖析原先的利弊,改良框架。重构代码。到最后自己重构整个框架。这个框架搭完了之后真的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有挑战,很舒服(这个得感谢下老徐,在这期间帮助了很多)。然后后期的开发也是自己负责,所以从集群方案到大规模的压力测试,从定时器到不同的协议(SNMP,OPC,MODBUS,PMBus)解析,从Mysql到Postgresql, 从RESTLET到Dubbo,一路下来,技术学到了很多。不再是局限于原先的WEB框架层面。以前看一些开源框架和代码觉得挺复杂,现在也大都能看懂了,好多问题解决不了就直接翻源码解决。中间有个小插曲是一个网友找我帮忙看一个开源分布式声音提取项目的源码,而我竟然用了2个小时看懂了。那个时刻确实还挺开心的。

15年业余时间接了几个私活,其中有一个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手机后台包括框架和业务代码,还有三个后台维护系统都我做的,其中比较有技术含量的是传输加密部分和集群部分,因为这个产品的推广力度仅限于客户所在的一个县级市,所以,其实每天的流量包括测试人员,也就100多UV,前几天客户给我发了个微信说服务器到期了,然后就黄了。那一刻我的心几乎是崩溃的。我的第一个互联网产品,前前后后7个月的时间。就那么完了蛋了。

15年因为接私活导致我这一年一本书都没读完。这应该是我15年最后悔的一件事,没读书基本也就意味着我的技术水平其实还是停留在14年,也就是2年水平,只是开拓了下眼界而已,前几天看阿里一个5年经验的谈怎么面试进阿里的,说他5年都做了什么,我发现我的前两年跟他是一样的,甚至比他还要努力,而在第三年上,差距就拉开了,不过现在房子买完,装修完工,不再因为钱而左右着自己,16年,减少私活的接收量,潜心学习,不再为了面包而活着,人生还有诗和远方。

记得以前看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知道说这个很矫情,但是真的是进步的阶梯,并且没有之一。

16年已经过半,Thinking in java 4th也看了一半了(4月份开始看的),虽然我做Java,但我还没有完整的读完过Thinking in java,这真的是个笑话,今年争取不让这个笑话继续延续。

2016依然努力,在路上!